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二十大报告关键词解读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这是一份全面阐述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求真务实的报告;这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重要理论引领力、强大实践指导力的报告,报告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进行科学谋划,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团结报今日刊发中共二十大报告关键词,配发相关专家、学者解读,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绘就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敬请关注。
大会的主题
报告原文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专家解读
李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这次大会主题是对大会内容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大会的主题向世人作出了郑重宣示:宣示了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宣示了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宣示了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为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精神滋养;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更大挑战,就是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报告原文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专家解读
赵淑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确保战胜任何困难挑战和艰难险阻,创造新的伟业。
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取得的,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直面国内外多个领域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严峻挑战,特别是那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义无反顾地敢于、善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挑战考验,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报告原文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专家解读
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十九大以来,“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我们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不少风险、挑战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强大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畏强权、主持正义,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战胜了国际国内众多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风景这边独好”的社会主义中国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点赞、羡慕。
三件大事
报告原文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专家解读
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了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这“三件大事”,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办成的一系列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进行了集中概括,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鲜明体现。这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报告原文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专家解读
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不断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把握、作出科学判断,坚持一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原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专家解读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共十九大报告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并设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接下来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系统提出了实现这一中心任务所要贯彻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原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专家解读
张占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的理想。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王小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让我们更加明确统一战线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更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报告原文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解读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谋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肖忠意(民建重庆市委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共二十大报告深刻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新时代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未来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应进一步推动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突破各区域地理环境限制,推动各类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各地区数字经济高效集聚,协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报告原文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专家解读
万劲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
闫金定(民革北京石景山区工委主委、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坚强战略定力推进科教、人才和创新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教篇章。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报告原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专家解读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全面深刻的阐释,特别是对协商民主的形式、内容和原则作了全面的分析。展望未来,民主党派要当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特别是做好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发挥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政协委员要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议政协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职尽责。
拉玛·兴高(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
报告为我们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佟德志(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形成,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各方面、全方位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报告原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专家解读
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仅有利于高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邹锦良(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委员、南昌大学档案馆馆长):
二十大报告回顾了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成就,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作为在高校从事文化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深为祖国新时代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自信。我们要在高校中积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专家解读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说,高质量发展是从解决社会各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肖忠意(民建重庆市委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渗入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我们憧憬美好幸福的未来,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攻关、勇毅前行,加快形成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学技术成果,努力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报告原文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专家解读
赖德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二十大报告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此外,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打造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并提,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所作的战略擘画,必将为谱写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更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报告原文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专家解读
汤维建(民革中央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高度。其亮点主要有:第一,体系性。在结构上将依法治国“是什么”和“怎么做”这两方面的论述统一放在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之下,更加突显其体系性。第二,新颖性。本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代表了中共中央对法治中国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主动担当。第三,全面性。“全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所在,新时代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注重和坚持“全面”。第四,重点性。“全面”不是完全的同时、同步,而是有重点、有主次的,同时要立足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需要重点立法。
周世虹(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省律师协会监事长):
中共二十大报告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表述充分说明中共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充分的清醒的认识,将其提高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度。报告还提出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等,这抓住了当前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及执法、司法中的要害和短板,也为下一步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增进民生福祉
报告原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专家解读
尹栾玉(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新时代的10年,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接下来,我们应继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工作,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肖忠意(民建重庆市委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带领人民谋幸福。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接下来,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报告原文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专家解读
丁元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富裕”的前提是发展,要求把“蛋糕”做大做好;“共同”体现公平,要求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体现的是增长和分配、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蛋糕”做大做好,才能厚植共同富裕基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肖忠意(民建重庆市委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不仅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懈追求的发展与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路径。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决不能忽视“三农”,我们必须通过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共同富裕;通过乡村振兴破解“贫富两极分化”,推进全民共同富裕;通过乡村振兴破解“区域发展失衡”,推进全域共同富裕。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报告原文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专家解读
马振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这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构建起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有利环境。
肖忠意(民建重庆市委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十年奋进,十年征程,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空前活跃和紧密,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崛起不仅需要努力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我们有能力去捍卫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对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领导,使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有了总的灵魂和指导方针,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建设注入了精神内核和思想保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身全心全情投入到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报告原文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专家解读
江尔雄(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新时代十年,两岸政治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两岸对话协商形成新局面;两岸贸易和台商对大陆投资显著增长,两岸人员往来和各界交流持续扩大,为两岸关系发展增添了强劲内在动力。新时代我们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力量更强,实现祖国统一的意志和决心更加坚定。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王昱(台盟重庆市委会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一以贯之地表达了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展示出强大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极大善意,顺应了两岸融合发展、和平统一的主流民意;振聋发聩地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再次给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提出了严正警告。作为具有涉台特色的参政党,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共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亲情乡情优势,坚定不移地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台盟的智慧和力量。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报告原文
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专家解读
朱继东(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但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加坚定不移地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并继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
刘靖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二十大报告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尤其是对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
推动绿色发展
报告原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专家解读
何凯涛(民建北京市委会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中共二十大报告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系统治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改善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矿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陈丽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各方主体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在价值观念上,继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生产方式上,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报告原文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专家解读
宋君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十八大以来,我军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构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整体跃升,歼-20、山东舰等陆续列装。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
张军社(海军研究院研究员):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10年来,人民军队坚持“仗在哪儿打,兵就在哪儿练”的实战化练兵法则,持续开展跨区全域练兵、实兵对抗演练。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决响应习主席号召,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报告原文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家解读
徐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积极的践行者、重要的贡献者。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睦邻友好超越以邻为壑,以互利合作取代零和博弈,以多边主义战胜单边主义,以交流互鉴避免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无论世界怎样改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立时代潮头,洞察世界大势,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五个必由之路”
报告原文
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专家解读
宋道雷(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
“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关于第一个“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关于第二个“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于第三个“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关于第四个“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关于第五个“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中共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必须牢记这五个“必由之路”,并将其提升到“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定贯彻落实。
(本稿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 _ 团结报
本期编辑 _ 张翕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